找到相关内容184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理学别派”与士人佛学——从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论近代唯识学的思想特质

    是私与欲的区隔。而且,私与欲的区隔也是他把自己区别于老释以及宋儒之根本。在他看来,“老氏之‘长生久视’,释氏之‘不生不灭’,无非自私,无非哀其灭而已矣,故以无欲成其私。”(同上书)而“宋儒惑于老释无欲...

    张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3161757.html
  • 大圆满的教程----《心灵的慧灯》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(一)

    。第七识的特征是自私,具有占有、抓取、执着的特点,所以日本有人称其为“自我意识”。阿赖耶识是梵文Alay a的译音,含山义、库义。具能藏、所藏两大功能。前七识亦为阿赖耶识转生,又叫七转识。受摩那识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562461.html
  • 从“携手同圆”理念谈佛光青年生命教育的建立

    累积的岁月中,这样的过程中“自我”越来越淡化。自私的生命历程是无法拥有强大的生命能量,在放弃自我、热切护念众生的过程中,忘记计较是不是有任何回馈和利益,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修行吗?  (四)“携手同圆”开发...

    满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662473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社会问题”的看法

    学问,你为我上了人生最宝贵的一堂课,使我终身受用不尽,这样已经足够了!我已不介意你录不录取我了。”董事长一听,说道:“你已经被录取了,你就来上班吧!”  人不能自私,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,能够敞开心胸,...相处,其乐融融。  人就怕自私,如果凡事只想到自己,无视于他人的存在,如此即便是再恩爱的夫妻,日久感情也会变质,再好的人也难以相处下去,所以夫妻的感情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。所谓“敬人者人恒敬之,爱人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262502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素食问题”的看法

    尤其是青少年,情绪一激动,就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。其实,自杀是很自私的行为,不但伤害自己的生命,还把痛苦留给别人,这怎能安心、怎能解脱呢?再说,一个人既然连死都不怕了,为什么不提起勇气去做好事呢?所以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462504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修行问题”的看法

    。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里去苦思冥想,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观鼻、鼻观心地自我独居;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诵经、持咒、念佛、参禅。如果天天诵经拜佛,却是满心的贪嗔愚痴、自私执著;不如法的修行,如何会有如法的结果?  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362513.html
  • 中观因果论蠡测

    因果论,才是真佛道,才能在生活中潇洒自如:  1、消除众生对因果理论的误解,引导众生走出邪因邪果的误区,淡化世人自私功利的关念,从而实现人间佛教的特色。  2、加强众生对邪因果论(如自焚能生天等)的正面...

    悟 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362663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四章

    掌控别人,却不习惯掌控自己;人想要掌控别人,却不想被人掌控。人性的自私,皆由无知而来;人性的动机,常由自我引起。  我们常用许多的概念,来掩饰掌控别人的动机!如关心您、保护您、为您好…等等字眼。  每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463703.html
  • 禅境与园林意境

    才有大的灵气,意境才宽阔。至于成为末流,虽仍称“壶中天地”,只是表现士大夫的颓唐、放任自私、玩世不恭、绝端的个人享乐主义,就不可能创造出有意境的园林了。  这里使我们想起龚自珍的《病梅馆记》,内中记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263889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二)

    以自我为中心的贪爱。禅修者了解了这一点,就可以脱离自私和偏狭,因为真爱是只有付出而不贪求回报的。  禅修者在贪欲来时,要观察觉知它的出现,允许它来,允许它要待多久就待多久,只有客观的观察觉知,不做任何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564177.html